进口出口都热闹-广州曾是香料集散中心
发布时间:2021-02-19 07:09:49来源:http://www.import-xiangliao.com
丁香
曾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“香”近年加速复归。且不说各种香道体验馆、香道课程等四处开花,仅就更能为平常人士所了解和接受的香熏保健而言,不仅有大量的专营门店,也进入了许多私人住宅。
人有逐香的天性。古诗云“踏花归去马蹄香”,金榜题名之后的快乐心境与花香交融,飘然若仙。从世界范围来看,无论东西方,香料在历史上都是重要的商品。许多上乘的香料,产于东南亚、南亚,非泛舟浮海不可得。当年鉴真东渡,在广州的珠江港口中看到海外巨舶中香药堆积如山,那是属于弄潮儿们的财富传奇,是开拓、冒险的恢弘往事。
“沉檀龙麝”四大香 很多都是从海上来的
与众多外来商品一样,香料输入中国非海路一途。但海路因运量大、距离产区近等因素,较之陆路似乎更为重要。一般来说,海外香料经“海上丝绸之路”传入中国南方沿海地区,进而传入中原。如今大家熟知南越国已有从海外输入香料和燃香习俗,有众多熏香香炉等遗物为证。如古代熏炉,就目前发现,其使用时间也呈从南向北推后的大态势,说明这种用香之法,与南方,与海外,应该有着较为深刻的联系。
当然,中国古代早已有使用本土香草的传统。《楚辞》《诗经》中都有不少歌咏香草的诗句;古人并常以香草喻美人,或比喻高洁不尘的品德。当中一些香草,如艾草、茱萸,今天人们日常中也仍在使用。但多数本土的香料与上佳的舶来品相比,香气较不持久,耐燃时间也比较短,使用起来没那么方便。于是在西亚、东南亚等地的香料大量输入中国以后,许多本土香料就从生活中慢慢退出了。
在古代,产自东南亚的龙脑香曾充斥广州市场。广州最早的一家化工厂——黄埔化工厂的前身,即是从加工龙脑冰片的华侨工厂发展而来,不能不说与历史传统和地利之便有相当大的关系。但海外输入广州的香料种类繁多,每一大类又分众多品种;每一品种又分众多品级。这是一个香气缭绕的梦幻世界,也是一个极考眼力的专业领域。
海外诸香中,神秘色彩最盛者,当属龙涎香。据说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、波斯的一些生活仪式中所用的香料已经有龙涎。古人最早认为,这种散发着强烈香气的物质,是龙的唾液。今天我们知道,它实际是由抹香鲸的消化系统分泌物形成的。唐时称为“阿末香”。不过很快“龙涎”这个词也有了,比如杜牧就有诗“沙虚留虎迹,水滑带龙涎。”晚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记载:“拨拔力国(一般认为即今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的柏培拉一带),在西南海中,不食五谷,食肉而已……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,波斯商人欲入此国,团集数千,赉彩布,没老幼共刺血立誓,乃市其物。”宋人周去非在《岭外代答》中写他在番禺,也就是今天的广州看到龙涎香,“不薰不莸,似浮石而轻也”。元人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记载从中国南海西行,有叫做“龙涎屿”的岛,大概在今苏门答腊北部。这一系列记载,都反映龙涎香是经由波斯等国商人通过海路贩运至中国的。
海上贸易规模太大
沉香多得可以建亭子
由于香料在海上贸易中占比很高,所以有些学者也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作“香料之路”。产于阿拉伯半岛、南亚、东非和东南亚的香料通过这条路线西传欧洲,东传至中国。杜牧诗云:“烧香翠羽帐,看舞郁金裙。”这里燃的香料,用来染裙子的郁金,都是舶来品。李商隐诗“江陵从种橘,交广合投香”,也反映出唐代时岭南地区用香之盛。
当时被认为品格最高的香是沉香,它居“沉檀龙麝”四大名香之首。中国南方如海南岛等地,自产沉香木,但更多的货源来自进口,主要是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地。沉香的用量非常大,因为不仅作为熏香之用,还拿来作建筑材料和装饰。唐玄宗有沉香亭,李白酒后在此赋诗“解得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”,来描绘杨贵妃的美貌,杨贵妃很高兴。这种亭子不止一座,唐穆宗时,波斯大商李苏沙也用贩运到中国的沉香,造了一座亭子。当时广州“江中多婆罗门、波斯、昆仑等舶不知其数,并载香药、珠宝、积载如山”“外国之货日至,珠香、象犀、玳瑁,奇物溢于中国,不可胜用”。
檀香是更为一般人所熟知的香。今天国内无论大小景点,纪念品中多半都有“檀香扇”,闻起香气扑鼻,有些是用了人工香精熏染。
实际檀香的香气,沉静优雅。檀香木原产印尼、澳大利亚、夏威夷与其他太平洋岛屿,用作香料的是木心部分。明代时,与中国进行檀香木贸易最重要的地区是帝汶,而夏威夷则在清前期后来居上,生生造出一座名叫“檀香山”的城市。
在传统医学体系中,香料往往具有医药价值,所以很多时候,香料和药材混在一起。其中有很多变成了国人餐桌上的调料,比如胡椒、肉桂、豆蔻、丁香。很多人认为,到东方去寻找香料,是促成所谓“地理大发现”的主要推动力。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,但也说明香料确实承载了人们许多的想象。
真正的肉桂仅产于斯里兰卡,而近似的桂皮则产于中国和缅甸;豆蔻核仁产自印度尼西亚的班达海诸岛;胡椒产自印度。丁香则相对复杂。丁香属植物,约有27种,中国有约22种,其中特有种18种。中国人工栽培丁香的历史,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朝。而欧洲最早栽培丁香的奥地利,也要到1563年,比我国晚480年,北美更是迟至19世纪末才有丁香引种,晚于我国800多年。不过中国栽培丁香虽早,品种却并不算多,很长一段时间里栽培较多的仅是华北紫丁香等几种,其余大多处于野生状态。而汉代的文献《汉官仪》中,有关于“尚书郎”与皇帝对话前需要含丁香以保持口气清新的记载。这里的丁香并非中国土产,而是从东南亚输入的。
由于地位特殊 香料也当过“硬通货”
古人云:“汉唐以来, 言香者,必取南海之产。”古代经广州港进口的主要香料不下十余种。根据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年)的统计,广州港进口的乳香多达17.4万公斤。当时全国包括广州、明州(今宁波)、杭州的三个主要港口在内,总共才进口乳香17.7万公斤,广州占到了98%以上。因其对国家财政收入来说特别重要,唐朝政府把香料划归“禁榷”物资之列,由国家统制;宋代也规定凡载有香料的船舶进港,“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市易”。
由于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香料的流通与储备,所以香料在各种商品中,金融属性比较突出。在中世纪的欧洲,香料成为与丝绸、黄金类似的奢侈品,甚至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流通,特别是其中的胡椒在中世纪的欧洲常被作为借贷和纳税的媒介,故而有“贵如胡椒”之说。而在中国,香料也曾经具有过货币属性。北宋曾以国家的香料储备为基础,发行过多次“香药钞”,即一种纸币。有学者估算,北宋末年,政府从香料中获得的收入,加上用香料进行直接支付及用香药钞间接进行支付的金额,可能多达300~500万贯/年。南宋虽然对发行香药钞不热心,但有资料显示,当时香料的进出口额占了整个国家额度的四分之一。宋代宫廷中还设有“香药库”,负责官员为“香药库使”,约为正四品官员。明代也曾以香药充抵官员工资。
实际上,广州进口香料并不只是供国内使用。商人们的转口贸易也做得不亦乐乎。一些研究者指出,16~19世纪初,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,东南亚大部分香料都销往了中国。荷兰、英国、美国等国还从广州运载中国香料回国。由于广州特殊的地理和商业位置,令它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东南亚、东亚地区的香料集散中心之一。
文、图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
进口出口都热闹-广州曾是香料集散中心由助理公司编辑 http://www.import-xiangliao.com/case/111.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苏州代理公司 贵阳代理公司 沈阳代理公司 昆明代理公司 临沂代理公司 南宁代理公司 天津代理公司 长沙代理公司 潍坊代理公司 重庆代理公司
上一条:植物香料进口到国内报关清关操作流程
下一条:印度香协:后疫情市场对印度香料需求稳定